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、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向 “高精尖” 升级的背景下,军工技术转化与军民协同创新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为破解 “技术落地难、需求对接散、参军路径不清晰” 等行业痛点,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定于 2025 年 11 月 15-16 日在北京举办 “2025 航空航天产业先进技术交流暨军工项目合作对接会”,以 “创新・融合・赋能” 为主题,打造 “产、学、研、用、资” 全要素联动平台,为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。
作为推动军工技术和平利用与军民融合的专业盛会,本次会议从组织主体到核心定位均凸显 “高规格、强落地” 特质:
本次会议摒弃传统行业会议 “重形式、轻实效” 的弊端,围绕企业最关心的 “技术方向、需求对接、政策合规” 三大核心诉求,设置五大务实环节:
会议邀请知名院士、行业权威专家坐镇,不仅解读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 “十四五” 规划、军民融合政策等顶层设计,更深入剖析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军用卫星供应链的路径、高温合金与增材制造等新材料突破国防装备性能瓶颈的方法,甚至前瞻空天技术革命与未来战争形态演进趋势 —— 为企业提供从 “政策理解” 到 “技术布局” 的全景指引,避免盲目投入。
这是本次会议的 “核心价值点”:权威军工单位将现场发布核心配套需求、预研项目、技术攻关指南,打破以往 “民参军” 信息不对称的壁垒。更关键的是,会议针对军工单位实际项目需求,组织 “一对一、多对一” 精准洽谈,无论是无人机核心部件企业想对接院所配套需求,还是新材料公司想参与军工预研项目,都能直接与军工采购负责人、技术负责人面对面沟通,大幅缩短合作洽谈周期。
会议集中展示具备军民两用潜力的创新成果,如无人机蜂群战术及反制技术、量子通信技术、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等,同时探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机制。例如,军工领域的高精度导航技术可转化至民用无人机、自动驾驶领域;民用人工智能算法也可优化军工装备的智能决策能力 —— 帮助企业发现技术 “跨界应用” 的新蓝海,提升技术附加值。
针对民营企业 “想参军、怕合规” 的普遍顾虑,会议专门解读军工准入政策、采购机制改革、军工项目保密资质申请流程、涉密会议管理规范等内容。从 “资质申请材料准备” 到 “项目涉密等级判定”,从 “采购投标规则” 到 “供应链安全要求”,逐一拆解合规要点,为企业提供 “参军导航图”,避免因政策不熟悉错失机会或触碰风险红线。
围绕技术创新瓶颈、市场应用难点、产业链协同痛点等实际问题,组织军工集团、民营企业、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开展专题讨论。例如,探讨 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如何融入军工供应链、军民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分摊与收益分配模式、航空航天供应链国产化替代的优先级等 —— 让不同主体的经验相互借鉴,形成可复制的合作方案。
除了 “听报告、找需求”,企业还可通过两种方式深度参与,提升在行业内的曝光度与合作机会:
当前,航空航天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军民融合的 “黄金期”,本次对接会既是企业获取军工需求、明晰政策路径的 “机遇窗口”,也是融入产业生态圈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“关键跳板”。诚邀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 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、有 “民参军” 意向的科技公司、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积极参会,共探产业新机遇,共筑军民协同新未来!
辛丽